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 
     
    首页 >  聚焦 > 为何建筑工人后继无人  > 正文
广州、佛山15个工地 80后工人不到20%
发布时间: 2013-08-12   来源:网友Caroline投稿 
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  

贺生说,即使薪酬和福利待遇提高,但还是很难找到80、90后的人。“工程紧张的时候,不得不涨工资,最高的会在150-200元/天的平均工资基础上上涨20%-30%左右”。

“年轻人都不愿意学,将来谁接我们的班?”

建筑工地难见80后的工人,不仅导致建筑工人出现“断层”的现象,还让一些传统的技术面临无人继承的困境。

“我们在本地很难招上建筑工,只能让工地上的老人利用放假时间从老家往外带。”一建筑工地负责人不无忧虑地说,以他所在的工地为例,整体工程干起来需要200多工人,而年后开工能到位的估计只有三分之二。而为了保证工程按时完工,他们往往会用奖励以老带新的老办法来增加人手。

“在工地上干活的工人中,有一多半是四五十岁以上的老技工,年轻人不愿到工地工作,从而导致建筑工人的青黄不接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建筑工人的“断层”,已使建筑市场上的劳动力短缺现象愈发显现。

“现在没有年轻人愿学砌砖了。”在白云某大型项目施工现场,从事10余年砌砖工作的丁团结说,其实现在工地的条件已经大有改善,尤其是在垂直运输方面,已经基本不用人力,用上了先进的电梯。提起技艺的传承,丁团结感叹道:“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,将来谁来接我们的班?”

建筑工紧缺导致工钱节节高攀。在番禺某大型项目施工现场,负责招工的张晓说,建筑工目前的工资水平确实越来越高,整体需求大,但因为太苦,流失量还是很大。“未来建筑工这种蓝领工种,工资一定会高于白领的,就像美国的养路工工资高于白领一样”。

去年广东的统计显示,全广东的建筑工人用工缺口大约为150万人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工人的工资自然水涨船高。另一方面,物价涨速很快、通货膨胀很厉害,而且工业化程度在提升,所以这几年工人的工资也是水涨船高。但从根本上讲,建筑工人的工资上涨,还是由市场供求规律决定的。

目前在工地一个熟练的钢筋大工,月收入可以达到8000-9000元,这样的公众占到工地10%左右,钢筋小工月工资有3000-4000元。如果是从事模板的大工,月收入可以在11000元左右,因为对他们精度的要求更高。

北京建工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孔怀算了一笔帐,2011年北京建筑市场的劳务成本大幅增长,像钢筋工、混凝土工、电焊工等关键岗位和一些特殊工种,工资待遇普遍比去年增加了40%,最高的工人月收入能近万元。“截至1月10日,建工集团兑付的2011年度劳务费就已达到了37.3亿元”。

另一方面,劳动力短缺的“用工荒”不降反增。“除了工资待遇,年轻人也注重休闲娱乐、人文关怀等软环境,根本就不愿意去脏乱的工地。”知名房产专家韩世同表示。

“现在工地上砌砖的大多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,不要说90后,连80后都比较少见。形成反差的是,建筑行业可以说是一线工人中收入最高的工种之一,男性勤快一点平均每月能拿8000元左右,最低的也有6000元,工作自由度也比较大,晚上很少加班,但流的汗水多,环境脏一些,成为了年轻人不愿入行的主要原因。”老丁感慨万分。

(图片来源:互联网)

 “人口红利”减少是根源

 国家一级注册工程师喻海文认为,2008年中国进入“人口红利期”后,劳动力逐渐减少,用工成本持续上涨,这种现场不仅在房地产业,汽车服务产业等都面临这种问题。“随着出生率减少及教育的普及,农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整体素质都在提高,这些人不再像其父辈们专门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取收入。”

“改革开放30年以来,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人口计生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。”喻海文分析,当前人口出生率呈现幅度减少的现象,人口抚养率低,社会负担较轻,人口计生工作在控制人口总量、提高人口素质、转变人口结构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,带来了难得的“人口红利期”。

但是这导致从事体力和技工的劳动力迅速减少。喻海文认为,尤其是80、90后出生的人,更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,从而使建筑等多个行业出现劳动力“断层”的现象。这种现象在沿海城市表现得尤其明显,内地的农民工不愿意出来,宁愿在家找份较轻松的工作。

“整天跟泥土打交道太没面子了”

 “我现在回家都不好意思和亲戚说,我在建筑工地做搬运工。”在番禺某大型楼盘,刚刚过完23岁生日的韩明告诉媒体,并不是因为工资待遇低,而是做搬运工在农村老家人看来,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,只有没能力的人才会去做搬运工。

韩明同说,他是第一次到广州,但一时又找不到其他工作,所以就在朋友的介绍下进了现在的这家工地。“每天差不多有100元,多劳多得,一个月最高收入有时可达4500元,养活自己还是没有问题的。但我真的不想在工地工作,在学历各方面都不如我但比我混得好的同乡人面前,我觉得非常没有面子。所以,我要找个体面的工作。”

在天河环球广场,负责工程的贺生告诉媒体,现在的工地80后越来越少了,而且流动性非常大,很多来干两至三天就走了。“有一个1985年的小伙子,前不久在工地干了不到两天就走了,主要原因是女朋友嫌弃他是建筑工人想分手,后来这小伙子不得不离开工地另找工作了。”

 

责任编辑: Jing
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  
评论
昵称: 
RCC关系网

都市实践

CCDI

五合国际

筑博设计

易兰

维思平

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免责声明 | 广告服务 | 给我留言 | 在线投稿
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
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 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
E-mail: editor@archcy.com 电话:86 10 56064666 传真:86 10 63107850
畅言网微信